發新話題
打印

[生活資訊] 研究證實 行善布施獲得真快樂

研究證實 行善布施獲得真快樂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as0955089975 您是第960個瀏覽者
[發帖際遇]: as0955089975贏了ps3比賽冠軍,獲獎金現金50Ds幣.


 助人為樂、自己更樂,而憂鬱症患者若當志工服務他人,也有助於自己身心狀況。


 大陸四川震災掀起台灣民眾愛心捐款熱潮,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施比受更有福」現在已有科學研究證實,從事公益行善的利他活動,確實可以讓人變得更快樂。國內精神科醫師也表示,助人不只可以提升正面的心情快樂指數,憂鬱症患者多從事志工活動,對於改善身心狀況也相當有幫助。


 ■逾600位美加人士參與試驗


 這項研究是於今春由溫哥華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鄧恩與研究人員,分別在美國、加拿大所進行,結果發表於「科學」期刊。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邱永林引述研究指出,其中試驗分別評量:花錢玩樂或是用在請人吃飯、捐款等社會公益上,自己感覺快樂的程度。結果發現,公益捐贈、與人分享,會讓人感到真正的快樂。


 研究人員進行3次實驗,針對630位美國人花錢與捐贈、公司職員的消費與分紅用在公益部分進行評量,對於拿錢給別人分享的快樂感,都比較高。後者快樂比率約高兩成。至於,在加拿大進行的大學生研究分成兩個群體,經統計,花錢在別人身上的同學比自己花錢用掉,內心更感喜悅。


 ■心靈活動終極目標是快樂


 日前微軟的創辦人比爾蓋茲宣布退休,並捐出名下大部份財產(約合580億美金)作慈善事業。首富郭台銘的準夫人曾馨瑩日前也說,未來將要和郭先生一起做些有益社會的事。


 邱永林表示,很多人難以想像為何有人在商場上奮鬥多年之後,卻願意捐出大部分家產。其實,比爾蓋茲這個決定說明了正向心理學多年來研究的一個結論:商業活動的終極貨幣是「金錢」,但心靈活動的終極貨幣則是「快樂」!


 邱永林說,當人類社會進步至工商業時代後,喜歡累積的行為不變,改變的是累積的項目變成了「金錢」,而生活步調也越來越繁忙。大多數人忙於累積金錢之後,所剩下能與家人、朋友或其他人進行心靈交流的時間極少,於是出現了:用金錢進行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活動,如捐款行為。當看到(或者只是想像)受幫助的對象接受捐款時,臉上露出滿足感恩的表情,的確會帶給捐款者難得的快樂感受。


 臨床上曾經有一對接受婚姻諮商的夫妻,兩人共同創業成立一家如今頗富名氣的中型企業,但是長期缺乏心靈溝通的結果卻是讓婚姻瀕臨破裂邊緣。結束心理治療之後,繼續維持兩人心靈上溝通的就是從事慈善公益活動。有一次兩人寫信分享:「沒想到一點金錢,居然能使別人生活上有明顯的改善,而帶給我們內心的滿足感更是遠超過金額本身。」

TOP

心靈活動終極目標是快樂

有心最重要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6-17 22:57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39854 秒, 數據庫查詢 8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