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東方歷史] 台灣排灣族

台灣排灣族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小毛球 您是第1832個瀏覽者
排灣族(Paiwan)

排灣族(Paiwan)為台灣原住民,發源於北大武山,目前居住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山區。以台灣南部為活動區域,分佈北起大武山地,南達恆春,西自隘寮,東到太麻里以南海岸,而傳說中以大武山為其祖先發祥地。包括高雄縣屏東縣台東縣境內,2008年人口為8萬5,617人,為台灣第三大原住民族(僅次於阿美、泰雅二族),擁有台灣原住民少有的貴族制度,階級分明,其裝飾工藝頗為發達,尤其長於木雕,百步蛇是排灣族的代表圖案,並以巫術出名。排灣族在比較上深具文化性,除了與其它原住民族一樣善歌舞外,他們有貴族制度,精良的雕刻技術,以及每五年舉辦一次的盛大的五年祭。

族群

- 北排灣的拉瓦爾群由於毗鄰霧台鄉魯凱族,加上通婚頻繁,文化上深受魯凱族的影響,例如百合花的佩戴、長嗣的繼承。北排灣的排灣文化在新生代的提倡下富有活力與創造力。如陶壺的製作,琉璃珠的製作都在北排灣人的努力下復活。

- 南排灣的牡丹鄉在歷史上赫赫有名,清朝同治年間,日本人侵恆春半島引發牡丹社事件,擴大為國際事件,是原住民族抗日的英勇事蹟。內外獅頭社事件則是原住民族抗清的血淚史。至於滿州鄉排灣人由於鄰近漢族阿美族,受到二種外來文化的影響甚深。

- 東排灣的巴卡羅群混合了卑南族阿美族的文化,在服飾及生活習俗上呈現了三個族群的混合體。

分Raval亞族和vutsul亞族

- vutsul群又分
   (a) paumaumaq群(北排灣族)
   (b) 中排灣族
        屏東縣來義鄉

1. chaoboobol群和parilario群(南排灣族)
- 屏東縣獅子鄉
- 屏東縣牡丹鄉
- 屏東縣滿州鄉(八瑤)


2. paqaroqaro群(東部排灣)。
- 臺東縣臺東市(新園里)
- 臺東縣太麻里鄉
- 臺東縣大武鄉
- 臺東縣金峰鄉
- 臺東縣達仁鄉

排灣族人口集中屏東縣,以來義鄉人口最多。

工藝

最引人注目的是華麗的服飾,爭奇鬥妍、百花齊放。身穿佈滿圖案,一針一線繡上去的琉璃珠或繡線,一件華麗的衣飾,要耗上一個排灣女子半年的心血與時光,而每一個人的圖案都不一樣,又表現了排灣人的創造力與凸顯自我美感的獨特性。不屑於跟別人一樣的紋飾是他們對自我族群的驕傲與自信。

排灣文化在不同的時期吸收了許多外來的文化,經過涵化、融合變成自己的文化特質是排灣人歷久不衰的原因。早期,吸收了漢人服飾上排扣的形式加以改良,並使用族群特有的配色方式與造型,成為排灣文化的特色之一。現代則利用許多外來的琉璃珠,以傳統琉璃珠項鍊串穿位置的觀念,結合了自己生產的傳統色珠,成為一種流行的新的珠飾。

琉璃珠

琉璃珠與排灣族社會的關係是淵遠流長的,排灣族人非常重視古琉璃珠,視為傳家與婚聘中不可或缺的寶物,傳統的排灣族社會只有貴族擁有,代表持有者的特殊身分和地位的尊重。每顆琉璃珠因為色彩、紋樣不同,而流傳著不同的神話傳說與名稱,藉由這些神話賦予琉璃珠生命與神聖意義。例如:高貴漂亮之珠、孔雀之珠、太陽的眼淚、眼睛之珠等。排灣族人相信琉璃珠具有靈異力量,能祈福保護,也能降禍懲戒。古琉璃珠在傳統排灣族社會的宗教意義與階級性指標,遠超過裝飾性意義。但近代社會變遷,平民透過市場交易持有古珠則為財富的象徵。

琉璃珠依大小型制區分為大型、小型及細小型,有各色紋彩及單色珠子,有頸飾和胸飾,大型多彩琉璃珠有特定名稱,且有男珠、女珠之分,有一定的串組次序和位置,以顯珠子的價值。在排灣族衣飾上也大量採用小型單色珠子,繡出人像及傳統圖案。排灣族並無製造古琉璃珠的技術,目前的古珠是由祖先承繼相傳而來,十分珍貴。

關於古琉璃珠的來源,根據許美智小姐的研究,有以下幾種說法:

1. 排灣族人珍藏的古琉璃珠是在未到台灣之前的祖先們所傳承的,這些來台之前即相傳的琉璃珠比來到台灣後才傳進的新琉璃珠珍貴而有價值。

2. 根據陳奇祿先生對琉璃珠進形成份分析的結果指出,排灣族人所持有的這些琉璃珠含鉛率高,但沒有鋇的成分,因此應屬於東南亞系。這些珠子應是排灣族的遷台祖先帶入台灣的,而這些琉璃珠只在排灣族內流傳,應是因為排灣族人把它們當作傳家之寶之故,因此琉璃珠的流傳地區可能只在排灣族的通婚範圍內流通。另外,琉璃珠也可以進一步反過來證明排灣族人的遷台時間,因為排灣族人擁有許多台灣其他族群所沒有的東南亞型琉璃珠,所以排灣族移入台灣的年代應不會早於西元初期琉璃珠尚未在東南亞大量分佈的年代。

3. 有一種說法是,琉璃珠是由歐洲傳來的。主張此種說法的證據是南洋和歐洲自古以來就有交通路線,當時由南洋將香料運往歐洲,向歐洲人換取原住民們認為最有價值的琉璃珠。因為曾有學者發現婆羅州北部的原住民,擁有與排灣族極為相似的琉璃珠。因此有學者推測,排灣族可能就是婆羅州的原住民,在十三至十五世紀之間,帶著他們的琉璃珠,渡海來台的族群後裔。

4. 排灣族琉璃珠的來源之一可能是來自荷蘭。因為曾有學者從排灣族耆老中得知,琉璃珠是從排灣人所謂的Balaca人得來的,而Balaca稱呼的正是十七世紀佔據台灣的荷蘭人。且在荷蘭的報告中,也
得知荷蘭當初與台灣原住民族的交易之中,曾包含琉璃珠在內。

5.灣族也可能是從漢人手中交易而得到琉璃珠,不過這種說法所指稱的琉璃珠已是較晚近的珠子了。

飾物主要分:

- 自然飾物有鮮花、羽毛、皮毛、獸牙、豹皮只限於貴族直系佩用,琉璃珠、貝等也都只限於貴族使用。

- 織繡:男女繡邊衣服、飾帶、織繡喪巾等都是每人一套,不轉讓。

- 其他還有銀製、銅製、貝製、花綴頭飾、肩飾、胸飾、背飾、腕飾及脂飾等等。

除了服飾之外,就屬木雕最為世人稱道。種類有建築(如門楣、立柆),傢具用具(連杯、湯匙、梳子)、武器(裝飾禮刀)、宗教器物等以及玩賞雕物等,雕刻的題材以神話傳說、狩獵生活、祖靈像為主。最常見的雕像為人首與雙蛇,其次為裸身人像、動物及蛇紋、菱紋等。如從事雕刻的族人很多,來義鄉古樓村甚至有十幾位雕刻師,但只有一位是專業雕刻師。可見藝術的表現是來自內心的需要與興趣,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這是與其他族群最大的不同點。其他如琉璃珠的復古、陶壺的復原、音樂的研究等都有許多族人在研究。傳統審美的價值觀不因時代的變遷而削減是藝術盛行的原因之一。

音樂

排灣族的歌有頭目的歌和平民的歌的分別,在婚禮的歌聲中,頭目群(貴族)、平民群和新娘的「哭調」重疉,構成異音合唱的效果。此外,南端排灣族獨唱的旋律,構成:Do-Mi-Fa的半音型四度三音的音組織,與日本琉求、印尼峇里島音樂音階相似,是否與黑潮文化圈有關?值得研究。

基本音組織:
1. 四音組織:DoMiFaSol
2.
五音組織:DoMiFaSolLa

兩者都具有半音。

他們的歌唱法,除了單音唱法之外,還擅長於複音唱法中的頑固低音,以慶祝儀式的團體歌為其特點,如婚禮與豐年祭的歌舞。笛類樂器,包括雙根鼻笛、單根鼻笛、縱笛及横笛,為常用之樂器。

另一種是一項身體藝術,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刺青。表現於女子的手背,男子的前胸、後背。凡是村落中的貴族或有特殊功績,由頭目賜予裝飾身體的權利。

社會制度

排灣族屬於階級制度,大致上分為頭目、貴族、勇士、平民四個階級。貴族階級有特殊裝飾的專利權,頭目與貴族也享有裝飾上的特權,例如酷似百步蛇紋的雄鷹羽毛、高貴的琉璃珠、特殊的圖案(人頭紋、百步蛇紋)。貴族階級講究門當戶對,以同階級間的聯姻為理想的婚姻形式。藉著婚姻關係可以擴展自我的領地。階級低的族人希望能與比自己階級高的人結婚,藉以提升自己的階級,因而在婚生子女中會有階級昇降的有趣現象。

頭目是地主階級,擁有土地、河流與獵場是一個部落的統治者,也是精神支柱的象徵。屬下的子民為其耕作,並將收穫所得納稅予頭目,頭目則主持部落重大事務如爭戰、祭儀、或與外村的外交工作。

宗教信仰

超自然與多神祇的信仰是排灣族的宗教觀。萬物有造物主,河流、山川各有管理的神祇,家屋也有守護神。而與人最親近的則是祖靈信仰,貴族將祖靈信仰與家族起源傳說表現在家中的雕柱,平民則表現在衣飾的織紋與刺繡上面。祖靈與超自然的神祇有好、壞之分,善靈 受人敬愛,惡靈敬而遠之,但同樣都要祭拜。

祭儀

生命禮俗

(1) 出生禮俗

長子和長孫稱為「烏孫」(usam),出生時特別受到重視。子女出生後第五天舉行命名 禮,要釀酒、做糕,謂親友族人 來家裡歡飲,並由家長或族長, 從傳統的階級名譜中選一個名字,為嬰兒命名,一般人以取與 祖名相同的名字為常則。

(2) 成年禮

排灣族沒有年齡階級,但有以 年齡長幼分期的觀念。 男孩到了十六、七歲時,父親帶他去打獵,第一次打獵出發 前,殺一頭豬,釀一罐酒,在男 孩的床牆上掛滿茅草,驅惡靈避 邪,男孩在室內三天不食不飲以 作齋戒,到第三天由父母帶他出 獵,到了獵地先用豬骨、豬皮來祈求獵神保佑打到獵物,如打到 山豬和鹿就回家慶祝。成年禮完 成,這名男少年從此成為青年 人,可以參加部落五年祭中的刺 球賽和大頭目邀集的青年舞會一 查米昂 (tsamia) 。

(3) 婚姻禮俗

排灣族為雙系社會,男的可娶 妻亦可招贅成贅婿,婚姻大體可分為幾個過程 :

1. 定情 :
男到女家訪問,送自己 的頭巾、頸飾給女子,女子接 受並回饋禮物,表示定情。

2. 求婚 :
定情後由男方請媒人到 女家求婚,媒人多為兩家共同 的親戚,帶酒、肉、檳榔和頭巾、飾物為禮。

3. 送薪柴禮 :
男方搜集薪柴送到 女家為禮,也要送給女家所屬 的頭目為禮。

4. 豎鞦韆架 :
在結婚前一天,新 郎與友人到山上伐木四根。運 至女家搭鞦韆架。在結婚當日,供女家姊妹盪鞦韆之用。

5. 送聘禮 :
男家自訂婚後即向父 母雙方的親屬徵集聘禮,以鐵 器為主,如鐵鍋、鐵靶、鐮刀,其他有豬、酒、檳榔等, 聘禮的多寡與其所屬的階級有 關。

6. 結婚 :
結婚日由男家請親友將 聘禮送往女家,媒人並提一小 罐酒到女家,先向女家祖靈祝祭,女家殺一頭豬,新娘先往 野外藏匿,後由親友尋獲抱 回。新郎隨新娘在繞庭三圈後 入室,新郎新娘在床上並坐, 後由女家兄弟姊妹擁新郎新娘 在床上假睡,並蓋男家帶來的毯子。表示洞房,片刻後到庭 園舞蹈。 第二天,女家兄弟背新娘隨親 友送往男家,婚宴時,先由兩 家家長對新郎新娘致詞,男家 家長向女家家長及送觀者一一 敬酒,宴畢歡舞,婚禮完成。

(4) 喪葬禮俗

排灣族對人之死亡亦十分尊 重,有其一定的禮俗,可分善終與惡死,其處理方式不同。

1. 裝殮 :
人死後由近親為死者梳髮更衣,男性在頭上戴花環插羽毛,女性在頭巾上塞檳榔子,背部背一背袋,然後移屍地上,將身體上下肢曲折,縛於胸前,成蹲踞狀,用裹屍布來包屍,露出頭部,放

2. 弔喪 :
喪家在門口豎一根竹枝表示喪忌,族中青年向親友報喪,親友知情後,就到喪家弔喪,並觸摸死者右肩,向死者話別,頌揚死者生前德行,慰問遺族。在住屋中柱下以供弔祭。

3. 葬禮 :
排灣族原舉行室內葬,葬於中柱附近,日據時期,改為室外葬。人死後先由近親男子開挖墓穴,由兄弟或兒子將屍體放人墓穴,穴底舖席,屍體蹲於其上,面向東方,上蓋石板,覆土後再蓋一塊石板,接著由長老以豬皮、豬骨等祭品,祭祀死靈,祭畢,葬禮完成。

4. 葬後禮 :
下葬後有一連串的儀禮。

祭典

收穫祭(Masarut)
舉行時間在每年七∼十一月之間,各村自行決定。是感謝神靈的眷顧,給神過年之意。並做為年度終止開始的分界。主要是由祭師主持祭儀,並將收穫的小米入倉,選播種用的小米,吃新米等活動。目前大部份改為康樂性的活動如歌謠比賽、負重比賽、射箭比賽…等表演性的節目。

人神盟約祭(Maleveq)
排灣族最盛大的祭典,又稱為(五年祭)。五年祭又名「竹竿祭」,竹竿祭原本每三年舉行一次,後來因故改為五年舉行一次,所以又稱五年祭,是排灣族最重要的祭典。目前以台東達仁鄉土板村,保留較完整的儀式。竹竿祭中的刺球活動,是祭典的高潮,族人手持長竿圍成圓圈,由巫師把祭球拋向天空,大家持竹竿搶著刺球,熱鬧有趣。 傳說排灣族的先祖到神界向女神學習祭儀以祈求五穀豐收、學習農作種植等,並與女神約定,在一段時間內以燃燒小米粳為記號,請神降臨人間。

五年祭長達十五天以上,從準備材料到祭典完畢,一連串的活動以男、女祭師為主導,屬於全部落男性的事務則全村一起參與。

五年祭只存在布曹爾群,目前舉行五年祭的村落只有來義鄉的古樓、文樂、望嘉、南和、春日鄉的力里、七佳、歸崇、以及台東的土板。五年祭是排灣族的宇宙觀、宗教及社會組織的具體表現。

- 祭典準備工作:
  1) 山上修路。
  2) 砍竹子作刺球桿、立刺球架。
  3) 作藤球。

- 正祭期間:
  4) 招請祖靈。 豐年祭典的比賽 「「「」」」
  5) 刺球(以前要獵過首級的人才能上刺球架)。
  6) 送惡靈(往西邊的田野)。
  7) 送善靈(往東邊的田野)。
  8) 刺球(最後一場)。
  9) 砍斷刺球桿,要一刀兩斷否則視為不祥。
10) 到刺中最後一球的勇士家跳舞。

- 後祭:
11) 解除五年祭的禁忌(由女巫作祭)。
12) 男子出獵。
13) 交還護身符。

六年祭(五年後祭)(Pusau tavuvu)

傳說五年祭回來的神祖,有一部份最好的神靈被留下來,到第六年才送走。因此送靈之前也要有一連串的儀式。天數與五年祭差不多,但沒有刺球的活動。




[ 本帖最後由 小毛球 於 2009-11-28 15:35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5-16 02:58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24744 秒, 數據庫查詢 6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