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一場演變從至少三個方面展開了。彼特拉克關於光明與黑暗的隱喻在此時被及時地,至少是含蓄地推廣了。儘管早期的人文主義者不再認為他們自己所在的年代是個「黑暗」的年代,但是對於18世紀的一些作家來說仍然不夠「光明」,他們認為自己生活的才是真正的啟蒙時代(Age of Enlightenment)。不過那個時期也飽受那些人的指責,主要集中在我們現在所稱為的近代。而彼特拉克關於黑暗的比喻,也就是對一個他所見到的缺乏長期藝術文化成就的時期感到悲哀,在這個時候更加明確了它的反宗教的意圖,是對所謂正統的天主教神職人員一個嚴峻的挑戰。
儘管如此,一般來講,名詞「中世紀」,則是在18世紀以前,由比昂多以及其他彼得拉特之後的早期人道主義者提出,用來表示文藝復興時期之前的時期的。最早使用英語單詞「medieval」的紀錄是在1827年。黑暗時代的概念仍然在使用,但是18世紀以後,它被限制來代表在中世紀的早期。牛津英語詞典中最早的「黑暗時代(Dark Ages)」條目是一篇1857年亨利·T·巴克爾編的《英格蘭文化歷史(History of civilisation in England)》的參考書目[1]。而其開始和結束時間,各說不一:有人認為黑暗時代始於410年,而另一部分人認為則是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之時;並認為其結束於查理曼大帝統治下的卡洛林文藝復興,即大約800年左右,但也有人擴展了這個時期直到1000年。